144丨2018/09-英術評論
摄影机的眼泪
——第二届中国电影伦理学高端论坛学术综述
王兵兵
DOI: 10.数五字多换替/址网换替 II -4907/j.2018.09.035
为促进中国电影伦理学自身学术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推动中国电影理 论的范式升级,由西南人学与北京电影学院共同主办、西南大学影视传 播与道德教育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11「心联合承办的 “2018第::届中国电影伦理学论坛”在西南大学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 围绕中国电影伦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精神的电影化表达、 产业化背景与中国电影的伦理叙事等以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中国电影伦理学”的确立
中国电影伦理学的建立,是提升学科内涵、强化学科职能的必山路 径,也是促进大学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手段。西南大学副校丘崔延强教 授指出,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为中国电影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 的文化滋养,需要深入地进行研讨、总结、借鉴、推广;从而推动中国电影 伦理学的学科建构。北京电影学院科研信息化处处长、未来影像高精尖 创新中心总体研究部部长刘军教授从产业和艺术维度讨论了中国电影学 派的建设目标,以期望达到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规范,以及艺术语言方面 的探索,最后支撑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
中国电影伦理学在2017年宣告了诞生,它的学科框架体系、主要理论 范式、研究方法和纲要都需要逐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电影伦理学论坛提 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未来将在电影学者齐心协力的努力之下把电影伦 理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陈犀禾认为,中国 电影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个时候提出电影伦理学的建构具 有重大意义。电影伦理学不仅包括表现电影内容的伦理学,还包括表现 电影美学的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电影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包括
电影语言、电影风格、电影形式是否符合 社会伦理道德,是否符合真善美的评价标 准。电影伦理学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 向。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刘浩东 认为,从伦理学视角研究分析电影作品中 “爱情、婚姻、家庭、宗教、代沟及社会问 题”,在电影批评史上已占据很大成分,只 要涉及家庭、性与爱、人际与风俗习惯都 能归为伦理电影。
当前需要从专门的学科体系的路径来 实现屮国电影理论的范式升级,使屮国电 影理论在自身建构的合理性上迈出切实的 步伐。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 中心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部长、中国艺术 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认为,中国电影伦理 学研究应当避免随想式的、感悟式的理论 方式,建立一种重视实证逻辑、重视思辨 推理的电影伦理学体系。中国电影伦理学 的研究,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与 转化。中国电影理论必须要兼容中和不同 吋代、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思维成果,依 托当代学术背景形成一种海纳百川的学术 气象。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中华民族的电影 伦理的思想大厦,在伦理、道德、人性的文 化层面上与西方形成对话空间。
二."中国电影伦理学”的建构路径
电影伦理学哲学性质的理论学科,学 科基础是伦理学,而非电影学。北京师范 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史可扬指出,电 影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问题不能混 淆。电影伦理学的构架以伦理学的框架来
构建学科理论,可分为:一、电影的道德原 则 -电影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二、电 影的道德评价 电影活动所涉及的道德
问题作出判断;三、电影道徳规范体系 道德规范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必须遵守 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四、电影的道 德效果一一电影对人的教育意义、人格影 响、人性培养等;五、电影的意义一一电影 的价值问题,其核心是判断电影足否有助 于促进道徳上的善等五个层面。
屮国电影伦理学的建构不仅是对当下 中国电影伦理问题的一种判定,同也反映 了当下社会伦理的新变化。北京大学艺术 学院教授李洋指出,当前中国电影伦理学 的边界不清,社会学、人工智能、意识形态 等问题往往将电影伦理学泛化。实际上,伦 理的实体是个人,而个人的伦理体现在行动 当中。人的行为和选择不仅是伦理问题,还 包括法律等其他法则。-个人被判定是违 法的,伦理是解决正当性而不是解决合法 性问题的。
电影伦理学研究的边际问题,需要对 于研究的范畴进行界定。西南交通大学影 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高力认为,成为显学 的伦理学研究己进入各个领域,如政治 伦理、社会伦理、法治伦理、道德伦理、文 化伦理、科学伦理、宗教伦理等等,如果 对电影伦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加以界定,它 就会像无边无际的汪洋,流于宽泛而缺乏 重点。在此意义上,电影伦理学要加以限 定。以第六代导演为例,这一群体从边缘 到主流的皈依,是对传统与社会伦理道德 的皈依。
146 I 2018/09-英術評論
三、“中国电影伦理学”的本土立场
在中国传统理论体系和学科开拓上, 中国电影伦理学有其复杂性和现实性。北 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认 为,电影伦理学不同于政治学意义上或者 伦理学意义上的伦理,而是常常触及到艺 术中道德边际的模糊判断,这为中国电影 文化的伦理反思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 伦理电影的类型样式角度、电影表现伦理 的内容介入,电影的伦理问题关涉到人际 关系、处事分寸、人性情感、道德准则等, 这对于中国电影朝向传统美德、现代意识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电影伦理学,要坚持 “不忘本来”的原则。屮国传媒大学教授张 宗伟从《周易》研究的角度出发,指出《周 易》全部六十四卦中,“乾”卦、“坤”卦、
“同A■”卦、“谦”卦、“家X卦、“革”卦等 卦,都町以从其经、传中读解出修、齐、治、 平的传统伦理思想。他认为通过对《周易》 传统伦理思想的研究,能够挖掘并发扬“易 学”传统中的优秀伦理思想,总结并提炼中 国优秀电影中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引领中国 电影道德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中国电影 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健康的精神营养。
小国电影中的爱情喜剧借鉴自西方,成 为中国本土化最为成功的商业类型片之一, 这一本土化也包括伦理学意义上的成功改 造。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索亚 斌指出,在西方爱情喜剧中爱情往往是终极 的拯救性力量,高于一切其他伦理关系。在
设置剧情时,也往往将爱情与其他伦理关系 产生矛盾,并通过对其他伦理关系的超越而 完成对爱情之最高伦理价值的确认。爱情 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国爱情喜剧中从 未获得过,反而是亲情关系的伦理价值高 于一•切,爱情关系必须与亲情、友情等其他 伦理关系在博弈中形成妥协,才有可能最 终获得成功。
四、“中国电影伦理学”的方法论
电影伦理学的方法论,最重要的是马 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伦理观,以及社会 主义的理想原则。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 敏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伦理 观的指导Z b;电影研究可以参考和借鉴 文化研究、文化人类学、遗传学、存在主 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人工智能研究 等…些最新成果。电影艺术学、电影伦理 学和电影美学之间是一种分别、融合、重 叠和交叉的关系。电影伦理学研究町以分 为五个方面:公共伦理、爱情伦理、婚姻伦 理、职业伦理、家庭伦理。
在中西哲学史上,“天人合一”和“主 客二分”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伦理观,认 知方式及方法论体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 究员潘源指出,中西电影理论在各自传统 思维模式与伦理观引领下形成迥然不同的 发展脉络和风貌。中国电影无论在创作实 践,还是理论归纳上,都明显受到伦理文 化的影响,形成了以人伦教化为重的电影 观。与我国电影界的理论探索方向不同, 西方在电影诞生之前便已形成完备的艺术
理论体系。这使西方学者采取不同的学术 立场对电影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诠释和 剖析,构建自身独立的理论概念和范畴。
电影研究还是要注意采取实证研究的 方法。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代迅从电影发 展的客观现实出发,敏敏词换替、营垒分明、道德脸谱化 的电影批评。既要看到电影理论批评与电 影创作之间的联系,也要看到电影理论批 评和电影创作之间的区别,强化电影理论 与批评自身的理论品格建设。
五、中国电影的科技伦理问题
当前虚拟现实技术使电影的内涵、外 在形式、技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未来 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总体研究部部长刘军 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为主 的虚拟影像时代,这对于电影伦理的表达 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他分别从电影传播的 控制性、设计性,人工智能和虚拟影像对 电影美学的改造,谈到了对当前数字技术 时代下影像伦理问题的思考。从控制性、 设计性的伦理层面,他提出谁来控制未来 电影的传播标准是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 从人工智能层面,他探讨了未来人工智能 与人的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AI程序的设 定价值观和审美标准。
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世,科幻电影
凸显了人匸智能时代的伦理困境。中国教 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易连云 指出,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电影能够激 发丰富的想像力,引发对社会现实与人类 未来发展问题的伦理反思。另一方面,目 前中国科幻电影的制作却令人担忧,尤其 是其传递的错误的科技观念在一定程度 上破坏了青少年的科学想像力、道德与文 化认同感,这一点值得反思,如科学技术 进步之后,人类将面临何种困境与问题, 诸如环境污染、外空探索以及社会伦理道 德的变迁等等。
电影技术的使用方式,是影像伦理的 重要课题之一。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助 理研究员彭流萤指出,电影艺术从-开始 就是以创制者个人意愿来支配和拍摄对象 的,现代伦理的表达往往是开放的、流动 的。从补会伦理的角度來看,电影作品屮从 亲属关系到家庭结构,从社会关系到职业 规划,所有虚构的社会组织和功能,不管 是在现代性视阈下,还是在城乡空间语境 中,电影中每一种完整的文化事实的呈现, 都是真实补会生活的搬演。现实生活中的 伦理困惑在电影表达中成为考察人性、理 解人类生活经验、促使人们关注现实伦理 的重要批评路径。
六.中国电影伦理思想的历史渊源
20肚纪文明是一个历史的总体,20赴 纪文明也是一个伦理的实体。华东师范大 学教授毛尖指出,20冊纪的伦理是对19 世纪伦理批判的产物。她比较了社会主义
148 I 2018/09-英術評論
电影中的妻子形象与当今青春电影中的 女性恋人形象,指出“李双双”们所缔造 的女性主体性及其达到的伦理普遍性被 当下青春电影中“银幕女友”的多样化个 性所颠覆。当前银幕“伦理”重新退回到 了银幕“道德”,这是伦理共同体分解为 个体的过程,因此内在精神的涣散最后只 能靠道德统摄。但是不町否认,社会主文 电影所建构的银幕伦理仍然具有方法论 的示范意义。
在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屮,“良心主 义”产生于早期电影创作生产实践的宽泛 立场和价值取向。西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教授虞吉提出了中国电影良心主义的美学 与伦理建构,认为良心主义是我们中国第 一代电影人在艰辛的制片实践中,通过权 衡、借鉴来自传统、卅下和外来文化影响所 确立的-个宽泛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在小 国文化史和思想史上,良心主义不仅作为 -种文化传统而存在.也作为一种人格结 构和文化心理结构乃至集体无意识左右着 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电影作为“梦” “镜子”“窗户”进入中 国后,“道德教化”一直是早期中国电影开 创出来的传统。西南大学影视传播与道德 教育研究所所长袁智忠认为,《孤儿救祖 记》《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 都被动承担了社会道德教化的责任。道德 理想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无意识,以一种普 遍理性精神建构着华语电影的思想形态。 但是,一百年多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 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化的蓬勃发展的同 吋,一些电影制作者为了最大限度追求商
业利益和所谓的艺术探索,以满足多数观 众的愿望为借口,电影媚俗化、粗鄙化、功 利化等病症突出。
七、中国电影的伦理叙事
中国优秀伦理精神承载了“中国梦” 电影的宏大叙事。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 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项仲平指出,伦理 题材是电影创作的活水源泉,众多伦理题 材影片是从电影对补会道德规范出发,探 讨爱情、婚姻、家庭、宗教等层面的社会伦 理问题,伦理题材有着比其他类型电影更 为广阔的领域和更模糊的边界,这同样也 是“中国梦”电影创作之活水源泉。其中有 着丰富的可资挖掘的民族叙事资源。
对电影叙事伦理的研究中,研究者应 该回归到电影本体来讨论。上海人学上海 电影学院制作部主任黄望莉认为,在电影 本体之内,研究电影伦理首先要解决几个 问题。首先,叙述者、文本、阅读三者之间 的互动形成叙事伦理的问题。其次,电影 的叙事伦理在表述的过程中,是无法逃离 其影像的修辞法问题,即叙事者通过怎样 的叙事符号、结构逻辑等编码,传递出作 者所要表达的意识形态。再次,在承认观 众与影片交流互动模式的前提下,批评者 -方面要重视作者如何通过叙事传递意义 和价值,另•方面应当重视读者建构性的 阅读伦理。
将叙事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生成一 种阐释电影文本的批评方法。陕西师范 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牛鸿英指出,电
影伦理学研究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电 影作为叙事文本,其故事层面对伦理的内 容呈现与意义承载,这一层面注重不同历 史语境与社会情境中人的行为尺度、关系 规范、道德准则等等;第二,电影作为社 会文本,或者说作为消费社会中生产传播 的特殊领域,强调其外部性效益与公共性 价值,这一层面与公共伦理学的旨归相一 致;第三,电影作为文化文本,其中所映射 的社会权力关系,这一层面微观政治学与 文化研究的交叉视域「I',观测社会权力的 道德谱系与关系准则,主流文化与边缘文 化、社会阶层与话语权力等伦理问题。
结语
第二届中国电影伦理学学术论坛的顺 利召开,可以看到将电影伦理学元命题与11' 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为推动中国电影理 论建构与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从 中国电影伦理学自身学术体系的建构与发 展来看,中国学者不断地叩问电影伦理学的 理论主旨,使电影伦理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得 到集中体现和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国电影学 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在论坛的闭幕式上, 贾磊磊研究员对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 学术交锋中所取得的学术成果表示了充分 的肯定。贾磊磊认为,我们现在研究电影伦 理学,是因为电影这一百年来对于人类社会 在伦理道德上是有欠债、有负疚的。尽管我 们不能把这些问题全部的推给电影,但是, 毋庸置疑的是电影确实对社会、对观众造 成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也不能因为电影诱发
了某些社会犯罪,就叫停电影产业。我们现 在讨论这个问题十分有益的地方在于它指 涉到我们怎么样以学术的方式来消解电影 的原罪。电影的暴力和性是与生俱来的,更 不要说当代电影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那种 血淋淋的凶杀场面、赤裸裸的性爱镜头了。 我们的研究落点还是在电影的影像上,我们 讨论的是影像当中发生的伦理问题一一这 跟现实的意义上讨论伦理问题有根本性的 区别。贾樟柯说他的摄影机不说谎,我们想 知道的是,面对影像世界的凄风苦雨,生死 轮冋,他的摄影机会流泪吗?不管怎样,我 们现在面对的是如何在电影伦理学的框架 内完成对中国电影历史的再度阐释,怎样看 待中国文化的伦理本位主义,怎么界定中国 电影的家庭伦理情节剧的叙事模式?我们 能不能对•个历史止义题材的电影,在伦 理学的维度上对它提出质疑和批评?怎么 样能够在•个学术的框架里,把一个电影 的艺术问题和社会的伦理问题进行相互对 话?怎么从伦理学的视域研究人物的性格, 分析人物的命运,阐释影片的主题。这都是 电影伦理学涉及到问题。电影和电视商业 化的娱乐机制,是否提供了一个将不道德的 现象合理化的现实可能?现在,我们如何打 通伦理学与电影学的边界是我们成功与否 的关键。或者说我们怎么样能以一种既符 合电影学的学术规制,又不僭越伦理学的 理论范式,把这两个学术整合在-起将是 我们面对的核心问题。
王兵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电视系 博士研究生
不管是有关案例,还是有关动画、视频制作,只要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回复您。
公司地址: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万科朗润园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0-2019 天津天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站视频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津ICP备14005706号-2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