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是国际记录片界的泰山北斗,他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拍摄记录片必须遵循的14条原则,对于使用DV拍摄记录片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些原则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分析影片的成败,同时也可以正确指导我们如何运用手中的镜头。
1 不要去处理抽象概括的题材。关于邮政你可以写一篇论文,但是有关一封信你就必须去拍部片子。
2 不要背离包含下列三个基本元素的原则:社会学的、诗的和技术的。
3 不要忽视剧本,也不要在拍摄时碰运气。若脚本准备周全,你的片子等于完成了因此当你开拍时,即可以开始准备下一部。
4 不要忘记,当你拍片时,每个单独的镜头都是一整组镜头及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使最美的镜头,如果不是放在合适的地方,甚至比最不美但有价值的镜头号更糟。
5 不要相信凭旁白就可以讲故事,结合画面及声音才能完成此事,旁白使人不舒服不必要的旁白更加令人不适。
6 不要发明不必要的摄影角度,不当的角度只会干扰及破坏情感。
7 不要滥用快节奏的剪接方式,如果节奏越来越快,像个最华丽的慢板曲
8 不要过度使用音乐,如果你这么做,观众会拒绝去听它。
9 不要使用太过量直接的同步声音,暗示性地运用这些声音是最好的,补充性的声音才能组成最好的声音。
10 不要用太多光学效果,或把他们弄得太复杂。叠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标点符号,它们是你的逗点和句点。
11 不要拍太多特写,等到高潮时再使用。在一部结构均衡的影片中,特写的出现极其自然,但如果出现次数太多,它们便会令人公窒息,并失掉它们的重要性。
12 处理人的因素及人类的关系时不要迟疑,在天地中人类与其它动物甚至机器,都是一样美的。
13 你要说的故事不要模模糊糊。一个真实的题材必须以清楚及简单的方式说出来,但是清楚与简单并不一定要把故事戏剧化。
14 不要放 弃实验的机会,记录片的名声完全由实验中取得。没有实验,记录片便失掉它的价值,没有实验,记录片便不存在。这个问题有点大。要看你个人对纪录片的理解,你拍摄的题材,你对片子的态度,你对片子中人物的态度。建议先多看些片子,有自己的认识。至于通常经验,我不知道。并且“纪录片”在国内所指很宽泛,我不知道你理解的纪录片是那种。央视《人物》也算是纪录片,拍摄的时候不要让人物抽烟,因为他抽烟的镜头你不能用,因为这是央视审查的规定。就知道这些
长焦:可以压缩背景,减低背景跟人物的空间感;因为镜头跟m模特的距离较远,让不太习惯拍摄的模特也会显得较自然。当然长焦也能更易拍出浅景深效果。
标准焦距:标准焦距如50mm可以拍出较为「写实自然」的作品,如果用上定焦镜,镜头变形更小,而且焦距不会过长或过短,很适合街头抓拍或不方便换镜时使用。
广角:不但可以「以景带人」,让模特有置身于场景之中的效果,广角镜也具备镜头变形的元素,可以让模特更修长,但千万要小心控制,以免令相片太怪异!
(二) 寻找非视线水平的角度
拍摄风景照时我们常说要找特别的角度,让相片更具变化。其实拍摄人像也一样,不要只拍视线水平的,试试从高、从低,或是侧面来拍摄,这样同一个模特也会带来不同的感觉。
(三) 试试「离机闪灯」效果
「离机闪光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距离、角度、闪灯出力等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初学者要多一点练习和尝试。
(四) 运用「压光」技巧
压光即是当我们在日光下拍摄时,阳光充足,这时我们可以把相机调到M-Mode,透过加快快门来压低背景的高度,然后用强力的闪光灯或外拍灯照亮人物(前景),这样背景颜色不但很浓郁,而且人物也会像「发光」一样,非常突出。
(五) 寻找逆光
在日出日落的时分,逆光为一个很好用的人像摄影技巧,只需让相机向著阳光的方向用自然光拍摄,有需要时提高整体亮度,便会拍出暖暖、很有感觉的相片了!若果是在日落黄昏时拍摄,模特头发边更会散发出闪闪金光,非常漂亮!
(六) 利用剪影和倒影
剪影在逆光拍摄时也可以一并尝试!主要留意的时模特动作要明确,才能有效屏示黑色的轮廓;而且记得对焦在模特身上,令主体更清晰,轮廓更分明。
倒影技巧十分有趣,你可以善用玻璃、镜子、水面、金属等会反射光的物件,让模特的脸或是景物反映在相片上,影成一个对称的构图,也记得请模特不要望向镜头,这样相片会更有感觉呢!
(七) 穿过东西拍摄,利用前景作「相框」
这个技巧笔者很常用!就是让相机面对并靠著一些物件,可以是花草、树叶、杯子、柱等等然后拍摄,因为该物件很近镜头,通常也会因为浅景深而变得模糊,这样便可以让它成为「前景」,并当成「相框」来更突出人像了!你会发觉很多精彩的人像相片也用到了类似的技巧啊!
(八) LED灯代替闪灯
你有看过拍摄video用的LED照明灯吗?现在很多品牌也有推出类似的产品,价格也越来越便宜,若果是摄影新手可能对外置闪灯不太熟悉,这时可以选择用上这种LED灯,好处是可以即时看到模特受光的效果,让你更容易拍摄出心目中的作品,但其光源强度有限,不适用于远距离或作压光之用。
(九) 为光源加上颜色
很多同学也会害怕使用闪光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使用了闪光灯后,人像会显得怪怪的,这个问题很大部分是:(一)因为力度输出太强,盖过了背景的自然光;(二)闪灯输出的颜色跟现场光不同,例如现场光是偏暖的,而闪光灯一般是5500K在中间色温,在使用了闪光灯后主体受光的颜色跟现场光不一样,便会出现不协高的情况而变得怪怪的了.解决方法是为闪光加上颜色玻璃纸或是原厂的彩色滤光片,让闪灯输出的颜色改变。
(十) 拍摄特写
试试找出模特最漂亮的部位,然后拍摄特写,这样可以拍出更有感觉的相片啊!第一,不要留太多的头部空间。这虽然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往往被人忽略。人物头部上方留太多空间会给人拥挤的、不舒展的感觉,所以,不要在人的头部上方留太多的空间。但是留多少才合适,专家有这样的经验:被摄体的眼睛在景框上方1/3的地方。也就是说,人的头部一定要放在景框的上1/3部分,这样就可以避免“头部空间太大”的问题。还有一种构图方法,不仅是头部上方不留“太多”空间,而是完全不留空间,甚至裁掉头部上方的一部分(也可在后期裁剪),这在水平拍摄人物时非常有用。让被摄体头部填充满整个景框,紧凑的构图能够产生非常引人注目的效果。这种构图技巧眼下很流行,在很多顶级时装、美容和人物肖像摄影中被广泛运用。但是,你要注意,被摄体的头发、肩膀、手臂都可以裁剪,但千万不要裁剪下巴,否则,这样的人物肖像看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第二,水平拍摄与垂直拍摄。照相机设计为水平支撑是有一定道理的,快门按键在右肩位置,正好手指可以自然放在上面,这非常有利于风光拍摄。但是,专业肖像摄影通常都是垂直方向拍摄(人物方向),所以,如果你想获得专业的人物肖像,一般情况下应把相机垂直放置,按照人物方向拍摄。如果你拍摄的人物很多,你应该配备一个电池手柄,这样的好处有两点,一是无需更换电池就可以拍摄更长时间,二是保证竖拍时手感舒服,这一点很重要,手感舒服、牢固、便捷是拍出优质照片必要的条件。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那就是第一条中不要留太多头部空间和横拍人物侧面时,因为被摄体面对景框的边缘,如果竖拍,人物肖像面对的边框就太近,视觉上就会感到压迫感。所以,横拍人物侧面,会让被摄体面前有更多的视觉呼吸空间,这样看起来会更舒服。第三,户外人物摄影。户外拍摄人物一般不要到阳光直射的地方,特别是在光线很强的夏天。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必须在这样的情况下拍摄时,你也要让被摄体背对阳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肩膀上的太阳”规则。这样被摄体的肩膀和头发上就会留下不错的边缘光效果(轮廓光)。然后再用闪光灯略微(较低亮度)给被摄体的面部足够的光线,你就可以得到一张与周围自然光融为一体的完美照片了。此外,在光线非常刺目不理想的户外拍摄时,一定要找一个有阴凉的地方,自然光反射在阴凉处被摄体上的光往往是较理想的光线(靠近阴凉处边缘的地方光线最佳),但在阴凉处拍摄你要小心可怕的“光斑”,也就是太阳光穿过树木在被摄体上形成不均匀的光点,它同样会毁掉整张照片。如果没有阴凉处,你就需要拥有一个较大的透明柔光罩,请一位朋友手持柔光罩于太阳和被摄体之间,这样你也可以获得柔和漂亮的自然光。第四,使用广角和长焦镜头。按照惯例,人像摄影一般都用80-120毫米焦段的专用镜头,使用广角或长焦镜头似乎违法规则。其实不然,用广角镜头拍摄你可以真正接近被摄体,只是景框边缘的景物看起来有点“宽”,但是这些景物展示了拍摄环境,可以收到另类的效果。使用长焦镜头则具有更加明显的“镜头压缩”优势,非常适合人物肖像拍摄。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电视或杂志上出现的时装或名人肖像,你一定注意到摄影师与被摄体的距离,而这些照片往往具有非常专业的品质,效果看起来出奇的好,这就是长焦镜头的功劳。另外,在拍摄人物较多的集体照片时,长焦镜头的压缩功能也可以排除一些由于透视变形而形成的近大远小的不良效果,使被摄体看起来更加舒服和柔和。第五,室内人物摄影的光线。人们看照片时,首先是被照片中最明亮的景物所吸引,所以要把最亮的光投射到你希望的位置。室内人物摄影,毫无疑问被摄体的脸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么最明亮的光线应该在脸上,然后逐渐沿着身体往下而变暗,这样就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和立体感。当然,逐渐变暗并不是没有细节,只是没有脸部亮而已。至于室内光线的位置,一般是以没有直射的北面窗户光最为适宜。事实上,有些专业摄影师坚持只用自然窗户光拍摄人物肖像。窗户分散了流入的光,窗户越大,光线越柔和越分散,效果越好。要让被摄体及其肩膀侧对着窗户,这样光线就会穿过被摄体,脸部的一侧会有柔和的阴影。被摄体应距窗户1.8米左右,光线就会柔和地萦绕在被摄体周围。你的相机应该放置在被摄体的对面,肩膀紧靠窗户附近,与被摄体形成一个三角型。 第六,不要正面拍摄被摄体的肩膀。肩膀相对于头部而言,在有限的景框中显得很宽、很扁,如果让被摄体的肩膀侧对相机,就会让人看起来更苗条,通过减少肩膀的宽度,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头部,被摄体的状态会令人更欣喜。被摄体坐在椅子上拍照,除了肩膀微侧外,还要让被摄体整个身体微微前倾,远离背靠坐在椅子的边缘,这样可以确保被摄体不会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精神,拍出更好更自然的人物肖像。拍摄生活集体照也要注意不要出现直线排列现象,不要让所有人站成简单乏味的几排。就像人的肩膀要测过来一样,要让被摄体以3-4人一组组成几个迷你集合,你会发现这些疏密结合、错落有致的排列组合充满了亲密度和活力,如果再做一些简单调整,你就能够获得一张趣味横生的生活集体照。第七,让被摄体保持良好的状态。拍摄人物时,被摄体的精神状态是致关重要的。摄影师应该让被摄体对自己充满信心、神采奕奕,站在镜头前心情愉悦,是一种极大的享受,这样才有助于拍出更好的人物照片。但怎样保持这样的状态?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不停的谈话,整个过程都谈话。随便谈论什么都行,谈你们正在做的事情,谈论天气、环境、服装、股票等等,任何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都可以谈,就是不要冷场。如果一切静悄悄的,被摄体就会开始担心、急噪,在一两分钟内就会完全失去状态,在这种时候,你的拍摄也基本上是失败了,因为谁都不愿意看到一张自己烦躁、忧虑甚至是痛苦表情的照片。还有一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拍摄人物肖像时千万不要报数,如果你在按下快门键之前数1、2、3,这几乎“保证”了你的人物肖像照片不可能具有自然的表情。数数拍照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如果你想具有特别的效果——自然、真诚的微笑和表情,就一定不要采用1、2、3这种老套做法,而是与被摄体倾谈,激发他们谈笑风生,然后捕捉瞬间,用拍摄“测试照”的办法,不停地拍照,这样你才可能获得一天中最自然、最不矫揉造作的照片。第八,创造简单整洁的背景。人物肖像摄影的理想背景是“少即是多”。如果在自然环境中拍摄,要想获得专业效果,就必须去除背景中的某些景物。尽可能使背景变的简单整洁。如果不可能,就尽量去除偏离主题的因素。要把整个照片看作一个整体来处理,通过选择或创建背景,确保照片主题突出。如果是在户外拍摄,为了把注意力吸引到被摄体上,形成被摄体和背景之间的视觉分离,你就需要创建较小景深,把相机调整为光圈优先模式,然后将相机设置为最小光圈或接近最小光圈(如f/2.8或f/3.5),这样就可以让背景脱焦,所有的焦点都在被摄体上,这种效果是专业人物肖像摄影师在户外拍摄人物时常用的技巧。第九,应对面部挑战的快捷方法。1、如果被摄体是秃顶,要从较低角度拍摄,千万不要使用头发照明灯之类的东西。2、如果被摄体皱纹丛生,就尝试直接照亮他们,因为侧光会强调阴影,让皱纹更明显。3、如果被摄体耳朵较大,那就从被摄体斜侧面拍摄,只显出一只耳朵来。4、如果被摄体长一只大鼻子,就让他直接对着相机,从较低的角度拍摄,这样就不会强调鼻子了。5、如果被摄体有双下巴,也让他面对相机,并且头部朝相机方向稍稍延伸,这样就拉伸并紧固了下巴皮肤。6、如果被摄体是圆脸或较胖,就从侧面拍摄被摄体脸部的3/4,这样看起来就不会太圆。7、如果被摄体眼睛下面有阴影(眼袋),那就在他的胸部前面放一快银色或白色反光板,这样反射光就能消除眼睛下的阴影了。
不管是有关案例,还是有关动画、视频制作,只要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回复您。
公司地址: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万科朗润园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0-2019 天津天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站视频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津ICP备14005706号-22
友情链接: